8月10日,记者走进重庆市璧山区河边镇铁石村,只见一望无垠的稻田,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。站在公路边上,听得阵阵机器轰鸣声响彻四周。循声而去,一块稻田内,一对夫妇正忙着收割稻谷,此时,汗水已浸透他们的衣衫。
吴昌元在用机器给稻谷脱粒。(摄影:朱大亮)
“趁现在五、六点钟太阳不是太辣,我们准备一口气将所有水稻收割回家。”丈夫吴昌元一边将一旁割好的稻谷放进机器进行脱粒,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:“四亩水稻,按照亩产一千多斤计算,总共能产稻谷4000余斤,到时晒干后去壳成米,卖掉一部分,又能为家庭增加一笔收入。”
在几年前,吴昌元脸上可没有这样舒心的笑容。49岁的吴昌元患有贫血、高血压等疾病,妻子罹患残疾,无法开口说话。早些年,吴昌元在附近蔬菜基地打过零工,也尝试过购买犁田机替人耕田,可收入还是上不去。
吴昌元和妻子抢收稻谷。(摄影:朱大亮)
面对拮据的生活,吴昌元迷茫而无助。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,精准扶贫的“春风”吹进了他家,结合实际,2013年,他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,从而享受到危房改造等一系列扶贫政策。
“好日子等不来、靠不来,唯有努力换得来,政府给我们贫困户出台这么多好政策,我们自己也必须加油干才行呀。”看到邻居家的土地撂荒,吴昌元甚觉可惜,于是将其接手,不辞辛苦一点一点开垦出来,种上水稻、玉米、红薯、油菜等农作物。在他精心管护下,许多庄稼都取得了好收成。
吴昌元将稻谷运送回家。(摄影:朱大亮)
发展种植业只是第一步,依托产业扶持资金,2019年,帮扶干部为他送来了一批鸡苗,助其增加收入。
自此以后,他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给鸡喂食、清理圈舍、打扫院落到田地管护庄稼······小鸡长大后,利用赚得的收入,他又购进一批鸡鸭鹅进行饲养,就在前几个月,政府和帮扶干部主动上门收购,为他解决了销售问题。
“你看,4月1号,鸭子和鹅一共74斤,总共卖了1330元;4月12号,鸡蛋250个,卖了300元;5月27号,油菜籽700斤,卖了2100元······”吴昌元从卧室拿出两张销售登记表,一一向记者计算着,脸上的喜悦不言而喻。
机会总是眷顾努力的人,2020年4月,村干部来到吴昌元家,为他带来一个好消息,“老吴,镇里提供了扶贫公益岗位,你比较年轻,我们准备安排你做清洁员,负责清扫马路两旁的垃圾。
吴昌元在清洗厨具。(摄影:朱大亮)
“扫扫地,捡捡垃圾,时间灵活自由,活儿也不累,一个月能挣1800块钱,还在家门口,怎么想都划算。”村干部话音刚落,吴昌元欣然答应。
“他们两口子还是吃得苦,舍得干,既要种庄稼,还要管理家禽,现在又要扫马路。”在附近纳凉的几位邻居介绍,早上给鸡鸭喂完食后,吴昌元一大早就出门打扫卫生,将附近三条马路打扫得干干净净,傍晚时候,趁着太阳不大,又扛着工具上马路清扫起来。
勤劳朴实的吴昌元并不满足于此,在村里的帮助下,吴昌元顺利申请到一万元小额扶贫贷款,利用这笔钱,他从本村购进了一头生猪和一批饲料。
“只有多干点事,多喂点牲畜,心里才踏实。”吴昌元信心满满地说,“现在粮食也有了,我要把猪养得肥肥胖胖的,等着春节杀年猪,吃一点,卖一点,再好不过了。”
现在吴昌元一家收入如芝麻开花节节高,电冰箱、电视机、热水器······不大的屋子里,现代化电器设备一应俱全,日子越过越有盼头。
(作者: 朱大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