宽敞整洁的马路,清新别致的农家院,风格独特的文化墙,美丽人家与远山相映成辉……这样美好的“诗意栖居”不仅停留在画面中,更体现在陶家镇的乡村中。
一枝独放不是春,万紫千红春满园,协调推进大村小村、远村近村旧貌换新颜,这是陶家镇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。
村规民约——吹来文明新风
“以前村里的池塘丢满垃圾,现在好了,池塘清理干净了。乱堆乱放现在都没有了,村里的卫生变好了!大家自觉地把自家门口的卫生打扫干净。”今年75岁的锣鼓洞村村民杨叔碧深有感触地说,“你看,村里道路两边以前都是杂草,现在种上了蔬菜和果树,每天起床看到的是美的环境,心里也舒坦了。”提起村里的变化,杨叔碧有点滔滔不绝。
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2017年1月,锣鼓洞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《村规民约》,将具体做法写进民约,以奖代罚,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美丽乡村建设,树立文明乡风。通过广泛宣传,《村规民约》已深入村民心中。
自2017年2月1日实施以来,村委会成立由村干部、党员、村民小组长组成的督查小组,严格月督查标准,督查情况通过“人居环境整治公示牌”进行“晾晒”,让每组“后进户”参与考评,在这过程中不断正视自身薄弱环节、明确整治要求。三年来共计拆除私搭乱建1处、整治河坡400米、修复破损道路1900米、补种绿化1000平方米。
“村里环境好了,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,经过这次环境大整治,我感觉大家变得更团结了。”锣鼓洞村党总支书记李燕说,“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后,村里环境卫生得到‘洗脸’,村民道德素质提高得到‘洗礼’,村里精神文明、社会风气得到‘洗牌’。”
最美庭院——美丽环境“长管理”
九龙村村民赵生琴家,4名工人正在往院墙上安装花窗。院子的一角,几畦碧绿的菜地,排列齐整,屋舍依山而建,屋后修竹青青。
“赵生琴,又在装修庭院啊,今年的‘最美庭院’你家评上了。”看到这一幕,九龙村村党委副书记陈良军告知了赵生琴这一喜讯。
“太好了!这是真的吗?”赵生琴满面笑容,似乎有点不相信。
“这还有假?你把家里打扫得这么干净,当然值得表扬!”陈良军笑着说。
评选“最美庭院”是陶家镇鼓励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创新举措。评选标准为“三好”:即庭院卫生好、室内卫生好、个人卫生好。按照评比细则每年一评,好中选优,目前已评出镇级“最美庭院”5户,村级“最美庭院”155户,并对获评“最美庭院”的家庭进行授牌挂牌和奖金发放。
陶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他们希望通过评选“最美庭院”并授牌表彰的方式,鼓励其他家庭向示范户看齐,激发村民扮靓自家庭院的热情,美化自家小环境,从而使全村、全镇面貌整体提升,生态文明和谐发展,达到提升人居环境的目的。
“有些村民外出打工了,门口的杂物无人清理,在家的村民会主动去帮忙清理干净。现在,锣鼓洞村村民已经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从‘要我做’到‘我要做’的思想转变。”锣鼓洞村村干部刘迎春说。
垃圾治理——小改变里的大文明
走进陶家镇锣鼓洞村,屋舍俨然,房前屋后干净整洁,一派恬静的农家风光。
“那时候村民环境卫生意识不强,房前屋后懒得扫,很多人还直接将垃圾倒在路边或山坳里。日积月累,田边、河边、山边都成了垃圾场,臭气熏天。”说起以前村里的面貌,锣鼓洞村村民刘泽刚直摇头。
改变,从制定村规民约、招聘专职保洁员开始。如今,村里人个个都是护“卫”队员。小改变里,蕴藏大文明。针对垃圾乱堆乱放等顽疾,陶家镇直面问题,揪出“病根”,精准“把脉”,开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“良方”。
实施系统治理工程,垃圾体系建设全链条提升。3年来,全镇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00万元,配备120L垃圾桶173个、240L垃圾桶650个。
实施专项治理工程,垃圾顽疾整治全方位清零。在全镇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专项活动,做到“发现一处清除一处”,清理乱堆放、零星垃圾500余处。全镇建立18个垃圾分类点,配备109名农村保洁员,配置72个各类分类垃圾桶。全镇实现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全面清零、陈年垃圾全面清零、公路沿线敞口垃圾池全面清零。
同时,陶家镇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,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,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开辟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“新战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