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快乐生活 > 家乡最美 > 正文

重庆璧山:延续千年文脉 留住美丽风情

发布日期:2020-07-16 11:07 来源:重庆日报

...

水街

...

潘启慧大师介绍琵琶琴弦上的《琵琶行》

...

耕读大街

...

状元桥  摄/曾清龙

...

璧山兔

...

文庙

...

百岁牌坊

...

文化艺术中心  摄/曾清龙

...

仿古建筑凸显儒雅璧山的城市气质   摄/谢捷

晨钟暮鼓中,文庙里书声琅琅,前来崇学拜谒的文人络绎不绝;华灯初上,繁华热闹的街市中,静谧可人的乡村中,“正则绣”针脚不停,大傩舞依旧吟唱,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梦幻感觉;回廊亭榭、曲径通幽的秀湖水街小巷里,屋黛瓦青,张扬出院小乾坤大、移步一景新的雅韵……这是璧山带给游客的印象。

千年璧山,风情依旧。经历1200多年历史的沉淀后,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刻入城市基因,历史文化、抗战文化、鼓韵文化、非遗文化……正在这座城市重新焕发生机。近年来,随着“儒雅璧山 田园都市 ”的价值定位走向深入,璧山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全市一区两群发展机遇,着力打造文旅产业升级版。这些文化元素逐渐被挖掘,并赋予旅游业新的生命力,给游客的璧山之旅增添新的体验,精品带动、多点支撑、产业融合的文化之城新格局正逐步形成。

当你踏上这片土地时,将立刻被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所包围,当你走近时,又将被其中无尽的意蕴所吸引,让人不由自主细细品读,体验。

耕读文化

看点 崇文重教,才俊辈出

耕读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历漫长农耕时代,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文化成果和精神财富,主要体现在读书和农耕两个方面。璧山耕读文化源远流长,辉煌灿烂,是这里生生不息、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。

崇文重教的儒家文化是这里的核心。千百年来璧山人耕读传家、诗书济世,滋养孕育了代代如玉君子。

据史书记载,仅明清时期璧山位居翰林者多达六人,而重庆历史上的两位状元——冯时行、蒲国宝均为璧山人。明代翰林学士璧山人江朝宗在《新建璧山县记》中说:“宋之时,人文崛起,其间若冯当可、蒲国宝联登状元,若进士则有蒲谦、王大龄辈。谚云:状元双及第,进士屡登科。此固地灵人杰之验也。”

走进璧山,你可以在状元桥体验国学亲子游,走状元桥、看状元秀、写状元笺、许状元愿——感受国学传承魅力;可以游玩秀湖公园,从诗圣岛到天子桥,从精心雕琢的亭台楼阁到随意点缀的农耕器具,再到景观奇石上镌刻的诗词歌赋体会农耕遗脉,还可以近距离感受觉院夜雨、东林晓钟、圣灯普照、茅莱仙境、凉伞云遮、金剑晴雪、虎峰马迹、石泉凝脂,这些让历代文人骚客为之陶醉的璧山古八景……

更能走进璧山文庙寻古探幽。追溯1000多年的历史,感受全市保存最好、档次最高、规模最大的文庙沧桑;解密其从县城南门外、迁移至县城西门内(也就是今天璧山文庙所在之处),几经周折迁建故事;见证其工艺精湛、壮美辉煌建筑,与众不同的坐向。

探秘地点:观音塘湿地公园、秀湖公园、璧山文庙

抗战文化

看点 大师云集,学府圣地

五千年民族文化传承了龙的精神,汇成一部伟大的英雄交响史诗。抗战文化无疑是其中壮丽的篇章,奏响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华章的最强音和主旋律。

抗日战争期间,璧山作为战时陪都的卫戍区和重要迁建区,是抗战大后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当时不仅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繁荣,更是风云际会的历史人文重地——

1940年初,在璧山青木关创建的国立音乐学院(今中央音乐学院),让《牧羊姑娘》《康定情歌》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从这里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;1941年8月,由著名教育家陈礼江在璧山中学老校区创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(今苏州大学),郭沫若、黄炎培、陶行知、许德珩等知名人士在该校任教;培养了杜学魁、柯岩、扬覆方、陈国梁、顾平旦等大批人才;1940年,民国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国立艺术专科学校(今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和杭州中国美术学院)从昆明迁驻璧山,培养了赵无极、吴冠中、陈之佛等一批当代画坛泰斗;其间,还有吕凤子在璧山成立的正则艺术专科学校,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创建私立勉仁中学;冯玉祥将军任董事长的同文中学;中央大学附属中学、国立劳作师范等20余所院校、中学分别迁驻璧山。璧山一时成为学府云集的文化圣地。

而今那些曾经与璧山血脉相连,闪耀于历史星空的文化名人的印记在璧山正得以再现。如今走进璧山,除了可以寻访故去学府旧址,探路遗存,还可以在枫香湖儿童公园近距离接触复建建筑,在“九·一三”璧山大空战旧址体验璧山特色抗战文化品牌。

探秘地点:各大学府旧址、秀湖水街、“九·一三”璧山大空战旧址

鼓韵文化

看点 传承创新,独特韵味

“小城故事多,充满喜和乐,若是你到小城来,收获特别多……”在庄奴老先生曲中,璧山的小而美,让精致融入城市。歌舞文化也似乎从来就与璧山结下了不解之缘,千百年来以鼓韵流传,璧山文脉中也昂扬着坚韧与乡愁。

在璧山大兴镇,大鹏王氏家族为川东地区影响力最大的传统牛皮鼓制作世家,牛皮鼓制作历史已有近200余年,传承至今已有七代。独特的纯手工牛皮制鼓孕育出了璧山独特的击打演奏方式,坚韧、振奋、向上是其特质,也代表着璧山人最核心的精气神。如今《璧山鼓韵》经过多年锤炼,已成为璧山优秀文化品牌项目、壁山特色文化的亮丽名片。一台以璧山鼓乐为主题的舞台剧也即将孕育而出,具有璧山独特文化元素,国际一流水准的大型音乐舞台剧有望于明年面世。

而始于上古原始的大傩舞也有了新变化。其表演森严神秘、威武雄健,有“千人唱、万人和,山灵为之震动,川谷为之荡波”的神韵,成为了如今人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吉祥安康的方式。每年正月十四走进璧山,在丁家街道历山寺,以大傩舞为核心的汉族火把节,你可以体验原生态大傩舞表演,打火把、偷青等活动,与万人一起狂欢过大年。

除此之外,走进璧山你还可以体验以《璧山薅秧歌》为题材打造《稻田欢歌》广场舞,让乡愁走进城市。

探秘地点:璧山区文化馆、丁家街道历山寺、各大公园广场

非遗文化

看点 巧夺天工,美在口中

非遗文化,记录着一座城市千百年来民间生活的精神文化气质。

在璧山,目前已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7个,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63个。正则绣、璧山微雕的巧夺天工,精美绝伦让人叹服,来凤鱼、白砍兔的繁杂滋味、鲜香诱人让人垂涎……可以说,走进璧山就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绝佳体验。

你可以走进璧山秀湖水街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,观看正则绣、微雕等非遗文化产品生产全过程,也可以通过非遗技艺指导老师亲身参与,体验非遗独特魅力。

而对于美食更不可辜负。如今走进璧山,你不但可以直接品尝具有“麻、辣、鲜、香、嫩”主要特征,拥有300多年历史的名菜璧山来凤鱼,尝试以280多年历史白砍兔加工手法演化出的香草兔、唐兔、财兔、家福玉兔、板兔等多种吃法,还可以在各大非遗传统工艺工作站学习怎么制作。

探秘地点:秀湖水街国际非遗手艺特色小镇、来凤鱼技艺传习所、南门唐城美食街

(图片除署名外由璧山区委宣传部提供)

(作者 赵童 王琳琳 龙搏)